虽然是被预告里的特效镜头吸引进来,但意外发现这是一部真诚的作品。
如果把李安对特效的应用,当作特效服务于作者真诚的优秀标准,那几乎可以审判大部分“大导”如今的没落,或者受到的,“油腻”、“老登”等批评。
在此,私以为识别作者真诚的三要素:
是否自恋? 是否抛弃人物表达先行?是否在技法外仍有真心?
回到《在人间》来。
主创并不自恋:宣传几乎不打特效,不吹嘘在国产剧里堪称飞跃的特效水平,完成度上甚至超越《三体》?(此处必须要拉踩下去年想打这条路的两字国产电影)
人物没有去陶醉着输出导演的意识形态:人物真实的处于,爱、痛苦、迷茫等情绪中,作为最真实的情绪状态,充满欲念和生命力,去爱,去受伤,去寻找治愈。
也在技法外,有真心的表达:分裂的人格们一个个消失(是不是剧里写的是“驱逐”),但找到了那个人格本身的需要的东西:董子健是,我可以沉湎痛苦,我可以心怀希望的死去;孙千是在好像千与千寻的天地旷远中,寻找到平静...
但为什么本文题目提到,“讲好一个故事,或许是作者最真诚的方式”呢?
起因是看到有评论说《在人间》没有讲好一个故事,而电视剧就需要讲故事,我本能觉得不对劲,电影需要讲故事吗?小品元素这两年在剧/影的融入是不是打破故事要求呢?以及《在人间》真的没有【讲好一个故事】吗?
我理解的本剧,除了爱情外,是一个关于【治愈】的故事。
所以,董子健选择不逃生,心怀希望直到意外发生,好像,心怀希望的死于一场骤然意外。
所以,孙千选择跳车,水里翱翔于天地间,那种自由,是基于心理与生理的合一。
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创伤、“我”所未知的“自己”身上的隐痛,平时无碍生活,但或许在渴求着治愈,于是《在人间》让创伤以人格的方式出现,对抗、治愈、也感动着,直到,自我核心的爱情好像来了!
很难去形容第三集结尾,自我与自我的相见时刻,爱情从此处开始——我们爱人,爱的正是那个爱人的自己,剧中,则是徐天与所爱之人的字面意义上的合一,我正感动于,我和所爱的那个人。
毫不自恋的讲述一个“必须自恋”的“水仙”的故事,是最大的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