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时常有这样的视( shì)频:老旧的屋舍,晴好的天( tiān)气,飘动的窗帘。你醒啦,现( xiàn)在是19xx年,现在是200x年。对于过( guò)去的时代,我们总是格外( wài)怀念。

中年壬生重遇年轻( qīng)时魂牵梦萦的多江,后又( yòu)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 shì)终于决定为自己活一次( cì),最终在生命尽头死在了( le)最爱的多江身边,平静而( ér)满足。就欣赏美而言,故事( shì)中的感情纯粹真挚,十分( fēn)打动人心。
他会在见面前( qián)提早征求对方同意,约好( hǎo)见面时间;送对方志野烧( shāo)花瓶、好吃的炸虾;夺过写( xiě)新年贺卡的毛笔粗糙写( xiě)下“道枝青间横,来寻花不( bù)见”,借口借书于多江身旁( páng)躺下与她闲聊;认真画好( hǎo)未来退休时与多江一起( qǐ)养老的房子草图;在国外( wài)多月出差时,不间断地写( xiě)信。(这个情节电影中没有( yǒu),是在小说中才有的)始终( zhōng)有礼,始终认真。当然这对( duì)他的妻子而言是一种残( cán)忍,但请允许我忽略这一( yī)条线,不作道德审判。


因为( wèi)没有了审判的好恶,所以( yǐ)无论是在书中还是电影( yǐng)里,我看到的更多是一个( gè)时代的消亡。多江家的门( mén)铃已坏,来人是靠敲锣传( chuán)信。她不仅收集茶道用具( jù),还收集古书信。壬生则在( zài)年轻时就爱收集古董,在( zài)最后一次长途旅行的信( xìn)中写道“我们一起吃饭,一( yī)起谈天说地,把各自的收( shōu)藏拿在一起鉴赏,我拿走( zǒu)你的,你拿走我的,那种乐( lè)趣啊......那是永不枯竭的乐( lè)趣。”现在哪里还有人做这( zhè)些事呢?
从昭和到平成是( shì)新旧时代的交替,是人们( men)相处与情感交流方式的( de)交替。结伴花时访寻古迹( jì),人与人之间写信交流,为( wèi)客人的到来多买一条鱼( yú),夜里在灯下更多地谈论( lùn)定家的《明月记》——不图任何( hé),只为我这一颗心。书中壬( rén)生说自己的妻子不怎么( me)样,但在电影中里导演对( duì)于壬生家庭的部分进行( xíng)了一种柔化的处理,我想( xiǎng)也是出于他对古旧生活( huó)方式的认同。壬生在生死( sǐ)之际选择留在多江身边( biān),这也表达了导演的倾向( xiàng)——这样一种老旧的生活方( fāng)式在才是他青睐的。


森田( tián)芳光早在《春天情书》中借( jiè)网络聊天室与星星和春( chūn)天的交流,表达出了新时( shí)代爱情的样貌。与之相比( bǐ),《时雨之记》《何时是读书天( tiān)》与《阿弥陀堂讯息》之类呈( chéng)现的生活其实早已“落伍( wǔ)”。愿景的实现,不一定非要( yào)来到乡下,只是想要遵照( zhào)自己的心意生活,固守好( hǎo)自己精神的花园,这在当( dāng)下赛博朋克时代显得颇( pǒ)为格格不入——只有学会变( biàn)化、适应变化似乎才能生( shēng)活得更好。
故事的最后,壬( rén)生死去,多江在又一个晚( wǎn)秋去了小仓山时雨亭。回( huí)望过去,也曾爬山时畅吟( yín)“云自无心水自闲”,背着我( wǒ)有些遗忘的《醉翁亭记》,唱( chàng)《鬲溪梅令》,这些都是匆促( cù)生活里一些难得的喘息( xī),给我以安慰。

即使永远别( bié)离,红叶仍旧会飘零。中里( lǐ)恒子在书的最后借多江( jiāng)之口说:人生需要爱,但仅( jǐn)有爱还不是生活的全部( bù)。人生比爱更加壮阔。我想( xiǎng),人有前世,必然有来世,未( wèi)实现的心愿来世必能实( shí)现。因为壬生出现过,多江( jiāng)的原先懵懂的前半生发( fā)生了改变,她也找到了更( gèng)好的方向。而作为读者、观( guān)众,我们也要慢慢过好属( shǔ)于自己的人生。

ps.写完了,期( qī)待冰裂君的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