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探1900》之前,我万万没想到,还能有“中医后代+部落华裔”这样的探案组合。

刘昊然饰演的秦福,出身中医世家,爷爷是宫廷御医,后来全家死于战乱,为了寻找哥哥来到美国。他平时当翻译糊口,一身福尔摩斯式的英伦侦探装,在异国讨生活不易,形成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社牛”属性。

王宝强饰演的阿鬼,其父作为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死于爆炸事故后,年幼的阿鬼被当地的印第安人收养。他一身印第安打扮,却满口地道的河北话,憨直蛮勇,笑料百出。
秦福受雇于协盛堂的堂主白轩龄,追查其子白振邦杀害爱丽丝的凶案。这个案件的另一个受害者,就是阿鬼的养父六手,两人出于共同的利益,寻找这两起命案的真凶。

在查案过程中,秦福利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寻找线索,追凶如诊病;阿鬼则利用印第安原住民知识,追凶如狩猎。两人在性格和能力上彼此互补,踏上妙趣横生的冒险之旅。
尤其是阿鬼的印第安华裔身份,颇有巧思。在整个故事架构中,核心背景是排华法案,洋人排斥歧视华人,视为外来者。
然而,对于当地的印第安人来说,这些所谓的“美国公民”也是外来者。这些欧洲移民最初抵达美洲时,印第安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而他们却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大肆迫害和屠杀。正如华人在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却是明目张胆的排华法案。阿鬼作为华工孤儿与印第安人的双重身份,恰好成为这种双标价值观的最佳佐证。
社会派推理喜剧,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说起来,前三部“唐探”系列,还是以本格推理为主,注重案件的逻辑性和解谜过程。
而这部《唐探1900》,在保留“推理+喜剧”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派推理的元素。创作者颇具雄心,将故事背景设置在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领域,解谜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探索犯罪背后的社会成因,由此揭示社会矛盾与黑暗面。
故事中除了秦福和阿鬼调查开膛手杰克的连环杀人案的主线,还穿插了费洋古抓捕叛党、爱尔兰帮会丢枪两条副线。

费洋古奉老佛爷之命,来旧金山抓捕兴中会的革命党郑仕良。郑仕良是白振邦的好友,两人曾共同参与偷窃爱尔兰帮会的枪支,准备起义时使用。费洋古和爱尔兰帮会,原本出于洋华对立的种族立场,却因为抓捕郑仕良这个共同目标,化敌为友、合作共赢,随后又在家国大义面前,双方反目成仇、以命相搏。
这三条情节线,巧妙串联起唐人街协盛堂、印第安原住民、爱尔兰帮会和清廷官差等多方势力。在华人与洋人、洋人与清廷、清廷与革命党的多重对立中,随着故事推进,他们时而化敌为友、时而反目成仇,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引发跌宕起伏的剧情,由此揭示华工在美国遭遇的种族歧视和不平等对待,以及民族危亡之际的大是大非。
亦真亦幻,电影的历史原型
事实上,《唐探1900》中的角色和事件,不少都能找到真实的历史原型。
比如兴中会的郑仕良,他的名字与原型历史人物郑士良仅有一字之差。

1886年,郑士良在广州美韬医院讲习班,与孙中山结交。随后,他和孙中山等人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筹划广州起义失败。在《唐探1900》中,郑仕良有医学背景,这符合原型“弃医投革命”的经历,但原型郑士良并未去过美国,这段是电影虚构的。

不过,电影中郑仕良偷走爱尔兰帮会的几百支枪,声称用于起义,这倒符合原型郑士良的时间线。就在1900年10月6日,郑士良受孙中山委派,全权指挥惠州三洲田起义,所用的武器就是三百支来复枪。
在电影的最后,郑仕良和金陵褔在船上的一番对话,多有舍生取义的悲壮之意。历史也的确如此,三洲田起义仍以失败告终,次年郑士良在香港被清廷奸细毒杀。
此外,电影中的中国魔术师金陵褔,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金陵褔”是艺名,他原名朱连魁,是第一位去美国表演魔术的中国魔术师,于1897年迅速崭露头角,凭借传统的中国古彩戏法风靡美国。
不过,朱连魁也无法摆脱美国排华法案的阴影,在居留证到期后,他被扣押在警局等待驱逐出境。然而,剧院经理为了留下朱连魁这颗摇钱树,诉诸法院,法官以“排华法案主要针对的是工人,而朱连魁是艺术家”为由,允许他继续留在美国。

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件,与《唐探1900》的华人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如片中那句经典台词:“权力控制一切,金钱控制权力。”
此外,电影中有金陵褔协助郑仕良运枪的情节,在历史上朱连魁与革命党的确颇具渊源。1911年,朱连魁与外国协助者深入阳夏保卫战现场,拍下辛亥革命第一手资料,编成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武汉战争》。电影中对此也有呼应,结尾时金陵褔摆弄摄像机,拍下了秦福和阿鬼的影像,让一百多年后的秦风和唐仁大吃一惊。
除了电影角色以外,故事中洋人以“白振邦是开膛手杰克”为由、歧视迫害华人的主线,在历史上也能找到对应的原型。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在和电影中一模一样的时间地点,发现“疑似”鼠疫病例。
当时美国社会的排华情绪已经非常严重,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禁止华人移民并剥夺其公民身份。这种法律背景使得华人在美国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公平的待遇。
以旧金山卫生局为首的白人排外主义者,以疫情为客观“依据”,将华人污名化为“鼠疫传播者”,诬告唐人街是“鼠疫窝点”,实行严格封锁和大肆破坏。当地官员和一些白人势力试图利用鼠疫事件,迫迁华人以获取经济利益,电影体现在白轩龄被迫让出丝厂的情节。
然而,正如白轩龄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旧金山华人社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揭露当局排华歧视、戳穿瘟疫谎言,同时推进卫生变革,并诉诸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最终成功反击了这轮风潮。

《唐探1900》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有机融合了“八国联军侵华”和“旧金山唐人街排华事件”,以真实历史事件作为爱国情绪的支撑。正如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的名言:
“忘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