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杀夫案始末
2024-03-05 作者:祝淳翔
最近( jìn),沉寂许久的乍浦路,有一( yī)段被打造成了上世纪40年( nián)代的老上海马路。原来,这( zhè)里成了电影《酱园弄杀夫( fū)案》的拍摄地。其实,真正的( de)酱园弄不在乍浦路,而是( shì)在新昌路上。2023年10月,国家电( diàn)影局发布最新的全国电( diàn)影剧本备案、立项公示的( de)通知称,由导演陈可辛与( yǔ)演员章子怡等人合作的( de)电影《酱园弄》获得通过。剧( jù)本梗概:“波云诡谲的年代( dài),一桩离奇的案件,一石激( jī)起千层浪,究竟真相如何( hé),众说纷纭。当案件原委如( rú)片片拼图般被逐步还原( yuán),人们才意识到,原来真相( xiāng)已经并不是那么重要。”这( zhè)里,不妨从文献角度探寻( xún)一下酱园弄杀夫案的始( shǐ)末缘由。

一、箱尸案发
1945年3月( yuè)20日早上6点多钟,本市新昌( chāng)路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 wén)的血案。外号大块头的租( zū)客詹云影被其妻詹周氏( shì)用切菜刀砍杀,并遭分尸( shī)后装入空皮箱中,企图移( yí)尸灭迹,因血迹滴到楼下( xià),为居住亭子间的二房东( dōng)王燮阳夫妇发现,随即报( bào)警缉拿。
案发地点为432弄85号( hào)后楼,该弄内原有著名特( tè)色老店张振新酱园,故俗( sú)称酱园弄。死者詹云影,31岁( suì),安徽人,自幼来沪于新闸( zhá)路鸿昌当铺做学徒,为人( rén)干练精明,脱离鸿昌后,曾( céng)在新闸路斯文里口与友( yǒu)人集资合伙办斯文旧货( huò)商店,詹任经理,经营旧木( mù)器旧衣服等,旧货业从业( yè)者大都认识他,称他“小詹( zhān)”。被害前夜,詹与朋友在远( yuǎn)东饭店搓麻将,翌晨三时( shí)返家,倒头便睡,不料在熟( shú)睡中被詹周氏杀害。
詹周( zhōu)氏,29岁,原姓杜,江苏丹阳人( rén)。自幼父母双亡,8岁时被亲( qīn)戚送到山海关路、大通路( lù)口的顾天盛花号,收为养( yǎng)女,实际类似使唤丫头。17岁( suì)时由周姓养父母作主与( yǔ)詹云影订婚,21岁正式出嫁( jià)时,曾在新闸路、乌镇路口( kǒu)某菜馆办过酒席。结婚是( shì)那年12月的事,到了次年2月( yuè)就发生事端,原来詹与当( dāng)铺里一个叫兰喜的丫头( tóu)有私情,兰喜怀孕了,只得( dé)领到家里来。那时詹云影( yǐng)已改做旧货生意,便由詹( zhān)周氏收留。小孩出生后,詹( zhān)却不想要,本打算弄死,被( bèi)詹周氏阻止,设法将兰喜( xǐ)另嫁,将小孩送给邻居。事( shì)后,詹周氏一度想去香烟( yān)厂做女工,来分担家庭开( kāi)支,贴补家用,但詹云影不( bù)为所动,不但竭力阻挠,还( hái)诬陷她想同人家轧姘头( tóu)。而詹做旧货生意发了点( diǎn)小财后,却吃喝嫖赌,无所( suǒ)不为。詹既不把赚的钱拿( ná)回家,又不许她外出打工( gōng),弄得家里吃尽当光,两只( zhǐ)衣箱空了,便到处向人借( jiè)钱,曾向二房东借过不少( shǎo),甚至连外面的大饼摊都( dōu)有赊账。

二、地院初审
1945年5月( yuè)3日,本案首次庭审于浙江( jiāng)北路(近七浦路)地方法院( yuàn),詹周氏身穿灰色线呢的( de)单旗袍上庭。庭上问,两人( rén)为何不要好?答曰:“他嫌我( wǒ)是低三下四人。”问:对于丈( zhàng)夫的恶行有无劝说?答:“每( měi)次劝他,他非但不听,而且( qiě)说钱是自己赚的,任何人( rén)没有资格干涉他。”问:为何( hé)不离婚?答:詹“说可以等待( dài)我先去轧姘头,这样可以( yǐ)使他省去一笔赡养费”。又( yòu)问:刀哪里来的,是否买来( lái)预备杀人?答:因想摆一个( gè)排骨年糕摊,这把刀买来( lái)(案发前一周买的)便是想( xiǎng)斩排骨的,事前绝没有想( xiǎng)到会用这刀来斩死丈夫( fū)。以前这刀亦曾用过一次( cì),用来斩过一条咸萝卜。问( wèn):杀夫后打算怎样,不知这( zhè)是犯罪吗?她的供述令人( rén)毛骨悚然:“那时我完全失( shī)去知觉,神经早已极度错( cuò)乱,我只知道像有一个恶( è)神在我的背后,喊着‘杀呀( ya)!杀呀’,以后好像叫我将尸( shī)斩成十六段,藏进箱笼,当( dāng)时连我的指头不慎被自( zì)己斩去,亦无知觉,我哪里( lǐ)再会想到将来……”
随后到庭( tíng)的证人王燮阳,51岁,宁波人( rén)。单眼失明,光头,问及案发( fā)那天的情形,他说:半夜里( lǐ)(实则早上6点多)“听到有人( rén)喊救命”,初以为起火,叫学( xué)徒起来查看,说火表关着( zhe),没事。于是问什么人喊救( jiù)命,“她(指詹周氏)回答我,说( shuō)是男人说梦话,我也信以( yǐ)为真。到了天亮(8点多),我女( nǚ)儿要早到学校去考试,我( wǒ)就起身,开后门,正想洗脸( liǎn),突然看到楼梯边一摊水( shuǐ),老婆对我说是一摊血,我( wǒ)不相信,用纸去揩来一摸( mō),果然是血。于是我便去敲( qiāo)詹周氏的房门,隔了五六( liù)分钟,她始开门,我看到她( tā)两手全是血,便问她,大块( kuài)头呢?起初她不肯说,后来( lái)迫不得已,说是杀死了”。
两( liǎng)个月后的5月21日,詹周氏杀( shā)夫案初审的判决书刊在( zài)《东方日报》。庭审结论:“詹周( zhōu)氏杀人处死刑,褫夺公权( quán)终身。菜刀一把没收。”理由( yóu)是:“房帏喋血,情无可原,而( ér)分尸成块,残忍尤烈,应予( yǔ)论处死刑。”菜刀则属于凶( xiōng)器,理应没收。
案件宣判后( hòu),女作家苏青在1945年6月10日出( chū)版的《杂志》第15卷第3期发表( biǎo)《为杀夫者辩》一文,从詹周( zhōu)氏的幼年环境、嫁后环境( jìng)等等出发,首次呼吁刀下( xià)留人。她写道:“假如她有援( yuán)助的人,有些反抗能力,她( tā)可以诉请离婚;假如她不( bù)死心塌地守着詹云影,尽( jǐn)可以另外活动,也许可以( yǐ)找个更好的丈夫;然而她( tā)是旧脑筋的女人,平日看( kàn)绍兴戏《杀子报》之类惯了( le),她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 shì)自杀便是杀人!”

三、上诉高( gāo)院
6月28日,《东方日报》刊出姚( yáo)明点律师向高级法院提( tí)起上诉的消息,上诉书洋( yáng)洋千余字,其中指出,“前年( nián)十月间,吞服来沙而毒水( shuǐ)(今译来苏尔,即煤酚皂溶( róng)液)自尽,以了余生,经邻发( fā)觉,送往同仁医院灌救,住( zhù)院十日,方得脱险”,与苏青( qīng)的判断相合。结论是“由不( bù)可抑止而崩溃而疯狂,遂( suì)致酿成此不幸之杀人案( àn)件”。
然而当时颇有社会影( yǐng)响力的作家秋翁(平襟亚( yà))、老凤(朱凤蔚)均不以为然( rán),分别在《海报》《大上海报》发( fā)文驳斥,态度坚决,称“杀人( rén)者不死,社会的大幸”这句( jù)话可入《拍案惊奇》小说中( zhōng);还骂代詹周氏辩护的苏( sū)青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hū)”!
7月的《杂志》辟出“杀夫案笔( bǐ)谈”专辑,四位作者赵田孙( sūn)、庆子、关露和沙莉,两男两( liǎng)女,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此( cǐ)案论短说长。女诗人关露( lù)的文章《詹周氏和潘金莲( lián)》篇幅最巨,力图为她开脱( tuō):“人到不得已时,只好不择( zé)手段”“希望更高的执法官( guān)吏能够在杀人者的身世( shì)和人情上多多加以探讨( tǎo),对于一个不得已而杀人( rén)的人能够罪轻一等”。庆子( zi)说:“詹周氏可怜,要使大家( jiā)觉得她可怜;詹周氏需要( yào)同情,要使大家能给予同( tóng)情,使过去毒辣的印象,渐( jiàn)渐淡下去,这才生还有望( wàng)。”沙莉更将此案推到社会( huì)层面:“未尝不可说是整个( gè)社会的问题,换言之,这一( yī)对夫妇乃是现实生活下( xià)的牺牲者。”
7月31日,地检署本( běn)拟开合议庭审结,因其中( zhōng)尚有调查的必要,故为慎( shèn)重起见,开调查庭先行调( diào)查。詹周氏穿一身灰色的( de)360号囚服,头上扎着两根蓝( lán)绒线,面色虽较前瘦削,可( kě)是精神倒仍蛮好。(《箱尸案( àn)主角上诉再审,詹周氏要( yào)求活命》,《光化日报》1945年8月1日( rì))实际上,当时“二战”已近尾( wěi)声,汪伪政权摇摇欲坠,自( zì)身难保。
很快,1945年8月16日,汪伪( wěi)政权倒台。随着复员接收( shōu)工作开始,司法当局明令( lìng)宣布,所有以前伪法院所( suǒ)判决的案件,完全无效,应( yīng)由各级法院,重新审理。至( zhì)此,詹周氏的上诉程序,即( jí)告搁置。
1946年8月6日,是复员后( hòu)的国民政府高等法院的( de)第一次审讯,因案情尚须( xū)调查,故谕令改期再讯。9月( yuè)16日下午,在高院二庭再审( shěn),詹周氏穿226号蓝布囚衣,一( yī)头齐耳短发,面色忧郁。这( zhè)次的律师竟声称 “詹周氏( shì)之夫詹云影生前不仅开( kāi)设向导社,且与伪方人员( yuán)联络,故詹周氏如系一地( dì)下工作人员,杀死其夫非( fēi)但无罪或许还有功”云云( yún),引得哄堂大笑。十分钟后( hòu)合议庭宣判:“詹周氏杀人( rén)罪,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 shēn),凶器刀一柄,没收。”但她不( bù)服,仍要上诉。(《东南日报》1946.9.17)等( děng)9月30日《大众夜报》刊出高院( yuàn)判决书原文,其中竟称“被( bèi)告性情淫荡,行为恶劣,与( yǔ)贺贤惠、何宝玉通奸”“其杀( shā)夫原因,谓非由于恋奸情( qíng)热,谁其信之”。诚然詹周氏( shì)与住在前楼的贺贤惠曾( céng)有肉体关系,但与本案无( wú)关,小宁波何宝玉是詹云( yún)影的损友,更是一度被攀( pān)扯进本案,实属无妄之灾( zāi)。孰知一年之后,案件的基( jī)本事实竟又颠倒过来,简( jiǎn)直令人大跌眼镜。
9月19日,平( píng)襟亚在《沪报》发声,撰《詹周( zhōu)氏的死活问题》,认为她尚( shàng)有一线生机:“只要她能够( gòu)偷得国共间谈判的一个( gè)‘拖’字诀,善于运用,向高院( yuàn)上诉,倘能拖延到半年或( huò)三月,便得免她一死。”因为( wèi)两个月后将召开国民大( dà)会,大赦令也在讨论中了( le)。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所( suǒ)料,10月15日的《新闻报》报道,“谋( móu)杀亲夫之詹周氏,前经高( gāo)等法院判决死刑后,据詹( zhān)周氏之辩护律师陈震昨( zuó)向记者表示,詹自接得二( èr)审原判后,表示不服,决定( dìng)于本周末向首都最高法( fǎ)院要求更审”。

四、赦免令下( xià)
1946年11月15日至12月25日,以制宪为( wèi)中心议题的国民大会在( zài)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经( jīng)蒋介石亲自审定的《中华( huá)民国宪法》。
1947年1月1日,《中华民( mín)国宪法》如期公布,为庆祝( zhù)实施宪政,国民政府同时( shí)颁布了《罪犯赦免减刑令( lìng)》,规定除战争罪、汉奸罪、贪( tān)污罪、杀直系血亲尊亲属( shǔ)罪及贩毒罪之外,在1946年12月( yuè)31日前,其最重本刑为无期( qī)徒刑以上之刑者,死刑减( jiǎn)为有期徒刑15年;无期徒刑( xíng)减为有期徒刑10年;有期徒( tú)刑或并科罚金者,减其刑( xíng)期或金额二分之一。1月5日( rì)的《文汇报》随即刊出跟踪( zōng)报道,题为《大赦令与十大( dà)案件》,记者走访某检察官( guān),就本市十大案件加以讨( tǎo)论,其中第5件:“詹周氏杀夫( fū)案中之詹周氏,虽处死刑( xíng),但并非杀直系血亲尊亲( qīn)属故可减刑至十五年有( yǒu)期徒刑。”
3月11日,秋翁《詹周氏( shì)竟然不死》一文在《沪报》发( fā)表。作者感叹这样的恶性( xìng)事件,“于大赦令下,詹周氏( shì)竟行偷生人间。苏青女士( shì)真成预言家矣”。5月4日,《铁报( bào)》报道《詹周氏的狱中生活( huó)》,“在狱中,她每天编结绒线( xiàn),缝裁衣服,挣些钱添补点( diǎn)饭菜。和她同囚一室的有( yǒu)六七个女犯,相处得很好( hǎo),看守的禁卒也说她很守( shǒu)规”。但由于她消息闭塞,还( hái)以为自己将不免一死,故( gù)而神情颓唐。等到半年之( zhī)后,12月29日《飞报》报道《詹周氏( shì)扪虱而谈》,则她已听说大( dà)赦消息,“故笃定心思,努力( lì)加餐,已较前发福”。
1948年3月19日( rì),《辛报》刊出詹周氏改判15年( nián)的正式报道,称其“延聘施( shī)拜休律师辩护,具状高院( yuàn)请求复判,此案转辗至今( jīn),经高院三审后,业于前日( rì)判决,撤销原判,詹周氏改( gǎi)处有期徒刑十五年,詹周( zhōu)氏聆判后,喜出望外,诚所( suǒ)谓恍同隔世死而复生焉( yān)。于是感谢不死之恩,颂不( bù)绝口云”。至此终于尘埃落( luò)定。

五、劫后余生
1955年10月,鸳蝴( hú)派作家陈定山将其在台( tái)北《中华日报》副刊上连载( zài)的“春申旧闻”专栏文章结( jié)集,交由晨光月刊社印行( xíng)《春申旧闻·续集》单行本,书( shū)中收录了《詹周氏杀夫》,今( jīn)天来看,其中事实性错讹( é)百出,几乎不忍卒读。如误( wù)将詹云影名字错成詹子( zi)安,说他是杀猪屠夫,又传( chuán)谣说詹周氏被抓后曾被( bèi)游街示众等等。1967年9月,《春申( shēn)旧闻》正、续集合成一册,改( gǎi)由台北世界文物供应社( shè)初版,并于1975年6月再版。1977年,女( nǚ)作家李昂在白先勇位于( yú)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小( xiǎo)镇的家中做客,恰好见到( dào)此书,立即被其中《詹周氏( shì)杀夫》标题吸引,遂动笔写( xiě)中篇小说《杀夫》,1983年9月起在( zài)《联合报》连载,并获奖,后来( lái)被译介为多国文字,引发( fā)国际关注。
1990年3月,上海市文( wén)史研究馆馆员沈立行在( zài)《上海滩》杂志上发表一篇( piān)文章《抗战时期轰动上海( hǎi)的两大血案》,将多年前的( de)华美药房杀兄和酱园弄( nòng)杀夫两案重述一遍,可惜( xī)结尾写道:“詹周氏在提篮( lán)桥监狱执行绞刑,一命归( guī)阴。”完全与事实相悖。很快( kuài),杂志社收到一封来自江( jiāng)苏大丰农场的读者来信( xìn),称詹周氏“并未被处死,现( xiàn)在仍然健在”,上海解放后( hòu),“送到苏北大丰上海农场( chǎng)劳动改造,按照旧判刑期( qī)期满留场就业,并且重新( xīn)结婚,现在她早已退休。已( yǐ)年过古稀,在大丰县川东( dōng)农场安度晚年”。记者徐平( píng)随即专程赴苏北采访了( le)她,并在7月号上刊出《酱园( yuán)弄杀夫犯生死之谜》一文( wén),从两人的对话中撇开若( ruò)干讹传,可以大致提取出( chū)如下事实:
1952年,人民政府安( ān)排她来到大丰,在田里没( méi)做多久,就调到托儿所,一( yī)直做到1983年退休。1959年,她经人( rén)介绍与农场里的炊事员( yuán)严少华(四川人)结合,从此( cǐ)更名周惠珍,两人一起携( xié)手度过了三十年幸福岁( suì)月。他们虽没有儿女,但多( duō)年以来,每到一处,她总要( yào)认几个年轻人做干儿子( zi)、干女儿。记者注意到,她家( jiā)双人床的上方,贴有孩子( zi)的年画,底下挂着玩具娃( wá)娃,玻璃镜框下,集满了邻( lín)居家孩子的合影;就连箱( xiāng)子上的饼干桶,也将画有( yǒu)孩子的那一面朝外……显然( rán),年逾古稀的她,已然脱胎( tāi)换骨。行文至此,记者反问( wèn)道:“谁能把这位坦露着童( tóng)真的老人,同往昔杀夫的( de)詹周氏联系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