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影片改编自Elijah Wald的《Dylan Goes Electric!》,以迪( dí)伦1965年纽波特民谣音乐节( jié)上石破天惊(其实是闹剧( jù))的电声演出作为基点展( zhǎn)开叙事,但是,作为迪伦粉( fěn)的我,看完《A Complete Unknown》,最被触动之处( chù),却是Sylvie Russo——对,这是片中的化名( míng),实为迪伦早期的缪斯女( nǚ)神,Suze Rotolo,伟大的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封面里那个美( měi)丽俏皮的女郎。
Suze Rotolo的故事,摇( yáo)滚乐迷们并不陌生,包括( kuò)其自传作品《放任自流的( de)时光》,陈震老师多年前已( yǐ)有中译本,以及迪伦在《编( biān)年史》中的描述,共同勾勒( lēi)青年迪伦在纽约格林威( wēi)治村所度过时光。尽管《A Complete Unknown》中( zhōng)对Suze角色的调整,比如Suze从未( wèi)参加1965年的纽波特,更别提( tí)他们隔着铁栅栏告别的( de)那一段剧情,包括电影中( zhōng)对迪伦和Suze分手的描述亦( yì)模棱两可(其中重要的一( yī)点,Suze怀上了迪伦的孩子,最( zuì)终他们共同决定堕胎,这( zhè)是他们关系不可阻止地( dì)走向破灭的一环),电影中( zhōng)的这些改编一部分保护( hù)了Suze,也保护了尚且健在的( de)今年83岁的迪伦和84岁的琼( qióng)·贝兹,另一方面,这些改编( biān)在我看来是相当成功的( de),脑补(其实是印证)了我作( zuò)为迪伦粉对当时年轻迪( dí)伦的构想。
有三场戏,迪伦( lún)的三次歌唱,台下的Sylvie Russo(我们( men)还是叫这个名字吧)触动( dòng)了我:
第一次是迪伦唱《暴( bào)雨将至》。这时候的迪伦,已( yǐ)是声名鹊起的民谣新星( xīng),被歌迷认出的时候赶紧( jǐn)钻入车里(此处致敬披头( tóu)四hard day life?)。Sylvie作为在封面里出现的( de)那个、可能是外界看来全( quán)格林威治村最幸福的女( nǚ)孩,镜头给到台下的她,她( tā)吞了一口唾液,然后露出( chū)了一个欣慰却苦涩的笑( xiào)容——这一刻,希尔薇知道,迪( dí)伦,已经不再属于他了。
这( zhè)是我在电影里的第一处( chù)泪点。
第二次,在新港,迪伦( lún)唱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吉他,口琴,破铜锣嗓,台( tái)下歌迷大合唱,这是美国( guó)1960年代的时代强音,也是迪( dí)伦后来要挣脱的声场。这( zhè)时候,镜头又给到了希尔( ěr)薇,此刻的她,早已知道迪( dí)伦塑造了“大家心目中的( de)迪伦”,知道迪伦本色的她( tā)也知道迪伦必将把此打( dǎ)破,连后台的琼·贝兹也露( lù)出了意味深长的表情:这( zhè)个混蛋,不会为任何人停( tíng)留,包括他自己。
最后一次( cì),是的,就是影片的高潮,It Ain't Me Babe。
影( yǐng)片中,迪伦和琼·贝兹看起( qǐ)来甜蜜地唱着这首歌曲( qū),But it ain't me, babe,No, no, no, it ain't me, babe,在台上如一对情侣,打情( qíng)骂俏,不断地否定和肯定( dìng)对方——实际上,在真实世界( jiè)中,迪伦和琼在1964年对唱过( guò)此曲,影片中1965年是移花接( jiē)木,迪伦和琼之间也是剪( jiǎn)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我非( fēi)常喜欢这一段,希尔薇未( wèi)等歌曲唱完,已经知道,迪( dí)伦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 de)大混蛋,别抱着幻想了,走( zǒu)吧,别被他的才华蒙蔽了( le)。尽管这里会被许多观众( zhòng)认为是爱情戏份,但在我( wǒ)看来,希尔薇是最早的先( xiān)知,她预知了流行音乐史( shǐ)上最伟大的变色龙,他会( huì)用一个又一个的真诚的( de)谎言,对自己进行一次又( yòu)一次的绝情的背叛。最后( hòu)希尔薇所说的,“他有很多( duō)可以聊天的人”,这又印证( zhèng)了迪伦的名言“对于我来( lái)说,向50个人歌唱,比向2万个( gè)人歌唱更难”。
专栏作家Darryn King在( zài)看完本片,认为 Elle Fanning 对希尔薇( wēi)的演绎并不好(狗屎),但他( tā)在《福布斯》的文章里还是( shì)写到,Rotolo留下了“对成名所付( fù)出的情感代价的痛苦记( jì)录(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 kàn)),还深刻地描绘了迪伦从( cóng)民谣歌手到混蛋和全球( qiú)偶像的转变”(a wrenching record of the emotional costs of fa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asualty) and, of course, a penetrating portrait of Dylan's transformation from folk-singing jerk to, well, jerk and global icon)。
说的没错,迪( dí)伦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 de)混蛋。
但,在《无名小辈》这个( gè)电影里,导演选择了用通( tōng)俗易懂的感情线,去替代( dài)迪伦为什么要撕下自己( jǐ)被拱上旗手的标签,而最( zuì)终通向了电,这个改编虽( suī)然看起来抓马,但是对于( yú)迪伦粉丝来说,如我前面( miàn)所述,合理,反正迪伦那点( diǎn)破事,没啥我们不知道的( de)。至于那些不熟悉迪伦的( de)观众,可能会觉得莫名其( qí)妙,渣男的故事有什么好( hǎo)看的之类,这只能是取舍( shě)了。反正迪伦的口头禅是( shì),关我屁事,I'm not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