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作妖综艺,又回归了( le)。
《歌手 2025》。
上一季那英「守国门( mén)」的笑话还没冷。
新一季又( yòu)被骂翻了天。
有人说歌难( nán)听,有人说规则不公。
而顶( dǐng)流偶像的加入,更是引发( fā)腥风血雨。
有声台评论区,惨( cǎn)遭一星刷屏。
评分掉至 IP 系( xì)列最低。
甚至,还在降。
今年( nián)又咋了?难道比去年还精( jīng)彩?
怎么一档顶级音综,不( bù)知不觉变成了内娱作妖( yāo)专业户。
咱们这就来聊聊( liáo)。
《歌手 2025》的看点,其实与上季( jì)类似。
一是继续主打直播( bō)无修音。
却继续暴露了华( huá)语乐坛的丑态。
部分歌手( shǒu)走音、发抖、大白嗓,车祸现( xiàn)场惨不忍睹,成了观众乐( lè)子之一。
二是请来外籍歌( gē)手,主打跨国界音乐交流( liú)。
上一季的「那英守国门」舆( yú)论风波,便因这样的阵容( róng)安排而起。
不过,今年虽然( rán)也有来自中、日、欧美的 8 位( wèi)首发歌手。
但因为首场比( bǐ)赛结果没有「很丢面子」,所( suǒ)以情绪没起来。
谁想,真正( zhèng)「搞事」的在后头。
第一期结( jié)束,表现并不算差的日本( běn)歌手 Beni 被意外淘汰。
备受质( zhì)疑的白举纲却成功晋级( jí)。
这已经让部分观众产生( shēng)疑惑。
紧接着,又来了两位( wèi)揭榜歌手。
一位,是国内的( de)音乐剧「一哥」阿云嘎。
另一( yī)位,是时代少年团队长马( mǎ)嘉祺。
结果,有实力的阿云( yún)嘎挑战陈楚生,失败被淘( táo)汰。
马嘉祺却揭榜白举纲( gāng)成功,加入了在线歌手的( de)行列。
导致排名最末的林( lín)志炫,直接出局。
一时间,观( guān)众懵了。
虽然不是直接对( duì)战,但怎么一顿操作得了( le)个这么个结果:
一个「流量( liàng)偶像」来了,一个实力唱将( jiāng)却走了。
那剩下还看啥?笑( xiào)话吗?
网友觉得,要是真比( bǐ)起来,怎么都轮不到马嘉( jiā)祺赢吧。
论技巧、台风、感情( qíng),马嘉祺的演出实力跟前( qián)辈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但( dàn)从结果看,马嘉祺一路「杀( shā)疯」。
不止力压白举纲,淘汰( tài)林志炫。
接着还打败了 GAI 和( hé)范玮琪,连赢三场。
而且,现( xiàn)场的支持声也异常热烈( liè)。
马嘉祺唱完后,观众席的( de)欢呼声明显更大,让人怀( huái)疑成了粉丝主场。
对比之( zhī)下,林志炫在演唱之前,连( lián)个正经 VCR 介绍都没配。
歌迷( mí)直接质疑节目组给其安( ān)排了「祭天剧本」。
这差别对( duì)待,难免让不少人感到节( jié)目不公。
更有不少观众觉( jué)得,这一季《歌手》丢失了专( zhuān)业性,只顾追求流量,已经( jīng)完全背离了创作初衷。
看( kàn)到如此多的争议,鱼叔也( yě)忍不住来看看节目到底( dǐ)有多「黑」。
当然,音乐感受是( shì)主观的。
而淘汰走的几个( gè)人,在节目里也确实各有( yǒu)各的原因。
比如,阿云嘎看( kàn)似是来揭榜,更像来做宣( xuān)传的。
林志炫淘汰是两期( qī)节目综合排名的结果。
而( ér)他第一场的选曲《悟空》实( shí)验性较强,第二场又有波( bō)折。
节目内外的问题,很大( dà)程度上都影响了结果。
马( mǎ)嘉祺呢,意外地没有想象( xiàng)中的差。
但你要说他唱得( dé)有多好吧……
反正感觉跟「专( zhuān)业歌手」四个字,还是联系( xì)不上。
他能留下,原因之一( yī)就是别的更差、更无聊、更( gèng)摆烂 ......
是的,鱼叔看到一半( bàn)就已经不在乎什么黑不( bù)黑幕的了。
全都淘汰了,我( wǒ)也无所谓。
因为,整个节目( mù)都很难看。
就像观众说的( de),这不是《歌手 2025》,是《流量 2025》。
这并( bìng)不单指这一季,请了一个( gè)流量偶像。
而是说整个节( jié)目系列,都已经在流量的( de)追逐中被毁了。
十二年前( qián),《我是歌手》初播。
因对歌手( shǒu)专业性的重视,和对演出( chū)现场的精彩呈现,大获好( hǎo)评,有声台 8.1。
收视率飙飞,尤其( qí)是宣布排名环节的导演( yǎn)话术,一度成为流行热梗( gěng)。
回想起初几季,大家记住( zhù)的大多还是节目内容本( běn)身。
比如,被挖掘到的宝藏( cáng)歌手和焕发新生机的好( hǎo)歌。
出圈的,也大多是专业( yè)舞台。
其中几首,鱼叔到现( xiàn)在还会时不时回味一下( xià)。
而现在,音乐综艺变得只( zhǐ)剩综艺。
节目里极少再出( chū)现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xiàng)的舞台,出圈的只有笑话( huà)和乐子。
似乎一切为了流( liú)量,但流量又把一切毁了( le)。
比如,节目形式越来越热( rè)衷「搞事儿」。
《歌手 2025》除了唱歌( gē),有一个重要环节贯穿首( shǒu)尾。
那就是:给选手读热搜( sōu)。
陈楚生高音部分失误,单( dān)依纯口碑两极化的歌曲( qū)改编、林志炫的争议舞台( tái) ......
节目组纷纷及时送上「恶( è)评」,并要求回应。
「- 你是说大( dà)家想说我的失误是吗?
- 大( dà)多数都是关心。」
看似好心( xīn)制造解释机会,但过度娱( yú)乐的氛围又消解了回应( yīng)的严肃性。
事实上,观众看( kàn)多了都知道咋回事。
回应( yīng)了什么不重要,回应本身( shēn)才重要。
这样便又能喜提( tí)一个热搜,增加讨论度。
除( chú)此之外,节目门槛也越来( lái)越低。
一方面,选人「目的性( xìng)」大于专业性。
不止马嘉祺( qí)。
《歌手》早已经在选人上,就( jiù)开始拥抱对流量了。
比如( rú)刘宇宁刚入行就接到《我( wǒ)是歌手 2019》的邀约,成为踢馆( guǎn)选手。
当时,「民选被专业吊( diào)打」的噱头带来的曝光才( cái)更为节目需要。
另一方面( miàn),选曲也越来越偷懒,或干( gàn)脆迎合「流量化」。
去年《歌手( shǒu) 2024》阵仗搞那么大,事过却没( méi)几个舞台出圈。
林志炫遭( zāo)淘汰的《秋意浓》,已经在《歌( gē)手》节目上被不同选手唱( chàng)过五遍。
这一点不止是《歌( gē)手》的问题,也几乎是所有( yǒu)音综的问题。
节目为迎合( hé)市场干预歌手选曲几乎( hū)已成常态。
让专业歌手翻( fān)唱网红歌更是成了各大( dà)音综的保留项目。
兜了一( yī)圈,又陷入了浪费专业性( xìng)的怪圈。
《天赐的声音》
看似( shì)是流量毁一切。
其实,还是( shì)在掩盖创作力的倒退。
流( liú)量一直是个中性词。
关键( jiàn)还是在于怎么用,会不会( huì)用。
以前的《歌手》并非没有( yǒu)花边争议,甚至不乏丑闻( wén)。
观众演技、乐评人骂战、邓( dèng)紫棋被要求临时换歌、孙( sūn)楠退赛、陈洁仪淘汰引发( fā)「走音」争议 ......
张学友被媒体( tǐ)追问陈洁仪参加《歌手》被( bèi)质疑全程走音
但,竟然一( yī)度并未影响口碑。
反而吸( xī)引越来越多专业歌手上( shàng)节目。
跟当下的区别就在( zài)于,以前冲着看热闹去的( de)观众,会发现节目不止热( rè)闹。
而是真的以专业视角( jiǎo),深度挖掘了被遗忘、被掩( yǎn)埋的好歌手和好音乐,给( gěi)予其创新呈现,在内容上( shàng)搭建起跟观众之间的桥( qiáo)梁。
流量的注入,的确能带( dài)来更多关注和曝光。
但能( néng)不能接住富贵,还要看自( zì)身实力。
尤其是在今天,华( huá)语乐坛人才断代、优质原( yuán)创稀缺、直播现场频频爆( bào)雷。
节目更该进一步探讨( tǎo)深层次内核话题,以专业( yè)眼光带观众去了解行业( yè)变化和当下生态。
却偏偏( piān)浅尝辄止,导致彻底垮掉( diào)。
就比如,马嘉祺参加《歌手( shǒu)》这件事。
马嘉祺本人也知( zhī)道会被骂,明白这是一次( cì)跳起来「摸高」的尝试。
在此( cǐ)之前他参加过别的音综( zōng),收获了一些好评。
但因为( wèi)环境的特殊性,仍然无法( fǎ)确立起清晰的自我认知( zhī)。
《歌手》作为国内音综天花( huā)板,或许可以带来一些答( dá)案,又或是一些方向。
节目( mù)音乐总监也提到:
「如果一( yī)个人的声音可以让这么( me)多年轻人喜欢的话,那他( tā)也是一种影响这个世代( dài)的表达方式」
节目本可以( yǐ)以此为切口着手,带来真( zhēn)正具备行业性的观察和( hé)探讨。
结果却只是一边给( gěi)选手加压,一边让嘉宾机( jī)械安慰。
整得迷惑的更迷( mí)惑,观众也更逆反了。
还有( yǒu)被打上「王菲 2.0」「00 后英咂」「天才( cái)」等标签的单依纯。
节目也( yě)并未能透过所谓的松弛( chí)感,去挖掘更深层的歌手( shǒu)特质。
而只是一味输出网( wǎng)感热词,塑造其「整顿职场( chǎng)」的叛逆形象。
写到这,鱼叔( shū)想到上一季有一句话我( wǒ)很认同。
音乐始终是交流( liú)的最大公约数。
很多时候( hòu),如果节目本身失去了表( biǎo)达欲不愿再交流,观众是( shì)能感知到的。
或许届时,台( tái)上只剩下杂耍,没有作品( pǐn)。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 jiù)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